今年7月21日,國務院印發《強化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進一步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深入發展的意見》,提出將支持互聯網金融發展,引導和鼓勵眾籌融資平臺規范發展。所以眾籌很有可能將再次掀起熱潮,吸引更多的投資者參與進來。在現階段,對投資者來說,了解眾籌的相關知識尤為重要。
1、什么是互聯網眾籌
“眾籌”翻譯自國外crowdfunding一詞,是指一種向群眾募資,以支持發起的個人或組織的行為。
眾籌的模式其實在從古至今都有,我們先來看一則小故事,看看古人怎么玩眾籌騙錢的:
沒想到古人都能將眾籌玩得這么溜!其實到了現代,眾籌騙局也是換湯不換藥,同一種套路,只是多了幾種形式而已。
投資者對公司或項目進行投資,按照所獲得的回報種類不同,眾籌可以分為四種類型。
2、互聯網眾籌現狀
隨著創業潮的降溫,眾籌的熱度也持續下降。根據盈燦咨詢發布的《2017年7月全國眾籌行業月報》數據顯示,我國眾籌平臺數量從去年10月份開始,就一直呈下降趨勢。雖然眾籌的火爆程度有所降低,投資者受騙的案例卻層出不窮,花樣百出。
近期全國正常運營眾籌平臺數量(數據來源:盈燦咨詢)
例如有投資者在京東以1788元參與電腦眾籌,收到的卻是磚頭;花1.5億入股了創業項目,對方卻人間蒸發;給24歲的“尿毒癥患者”眾籌8萬,他卻買了一輛SUV……
這些看似荒謬的騙局,卻屢屢有人中招。由于眾籌門檻低,很多投資者對其根本不了解就跟風投資。
而且眾籌本身是一種舶來品,在2011年才登陸中國,進入中國后會經歷水土不服、“中國式”改良的過程。在這過程中,會出現很多外部問題,例如信用體系建設不完善以及監管力度不夠等等。
很多投資者被騙后,權益不能得到保障,除個別夸張案例會被媒體拿來曝光外,大多只能選擇忍氣吞聲或者在社交圈發發牢騷。
“眾籌”成了“眾愁”,不完全歸因于平臺和發起人,作為投資者也應該自我反省。問問自己是否在眾籌前做足了功課,而不是盲目跟風?在眾籌后有沒有隨時關注項目進展情況,還是投錢進去后萬事大吉?
3、如何防止互聯網眾籌被騙
1. 無論哪種類型的眾籌,投資者最重要的是要確保眾籌項目的真實可靠性。
2. 在參與捐贈眾籌時,務必先核實情況,再參與捐助。
3. 選擇正規的大平臺更有保障。
4. 在參與眾籌后隨時關注項目進展情況,防范風險。
互聯網金融眾籌很大程度都是靠發起人和投資人之間的信任,由于相應的法律法規沒有完善,投資人怎么將詐騙項目和眾籌項目準確區分開來,難度很大。
所以在整個互聯網眾籌行業缺乏統一規范的情況下,更需要投資人在參與眾籌項目時,認真考察和分析項目,不要被高收益所迷惑,一定要對產品或項目進行全面細致的了解,并仔細研讀平臺的售后條款。一旦陷入騙局,可向公安部門報案。此外,將眾籌平臺的頁面截圖保存好,一旦商家跑路,也可追究平臺責任。